他们不是战士
却与解放军一同
(资料图)
出生入死 征战四方
装备不是枪炮
而是担架、被单
碗筷瓢盆
他们就是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
立下不朽功勋的担架队
“前方担架队,立功好机会,火线上勇敢救伤员,要和伤员共生存……”这是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首《抬担架歌》的歌谣。
1948年初冬,平津战役拉开帷幕。为配合和支援解放军做好战场救护工作,河北遵化县委动员各方面力量,组成了6个担架团、1个运输队,总计9500余人,号称“万人担架团”。
这本1948年印刷的《遵化担架队画册》,图文并茂,生动记录了担架团的英雄事迹。
队员中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15岁,分两路奔赴天津和北平。
据统计,仅在平津战役中,察哈尔省、冀东区、冀中区三地就出动担架2万3600副、担架员14万余人、大车61万多辆,支前总人数达260多万人。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万人担架团”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县级党组织成建制组建随军担架团的光辉业绩,荣获了“全国模范随军担架团”的光荣称号。
不是战士
胜似战士
这坚如磐石的军民鱼水情
生动诠释了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