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福建:“海绵+”让城市更有“韧性”_全球快看点

时间:2023-05-10 16:07:00   来源:东方资讯

在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2年度示范城市绩效评价结果中,福建省3个示范城市均被评为A档,福建也成为获评A档城市最多的省份。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省住建部门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该省宜居环境建设、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重要内容,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城市,示范引领、探索实践,在全省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更具韵味、更有品质、更加宜居。

目前,福建省厦门市、福州市分别于2015年、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27亿元(其中厦门12亿元、福州15亿元),并如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中,福州市在试点验收中排名第五,获得了试点奖励资金1.5亿元。南平市、龙岩市入选第一批示范城市,漳州入选第二批示范城市,共获得国家奖补资金27亿元。


【资料图】

顶层设计,绘制海绵城市蓝图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政策引导、高位推进、加强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绘制海绵城市蓝图。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称福建省住建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技术要求,抓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落实总规控规、加强建设管控,提出分地区分层次推进任务,督促21个设市城市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厦门、福州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漳州市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等推动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

福建省各试点、示范城市均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在龙岩,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已逐步形成了“职责明确、统筹协调、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漳州,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月度调度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协调各部门推进海绵城市项目落实。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有力保障。在强化政策保障方面,南平市推动了《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南平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4项立法工作,提供全面立法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福建省采取多元资金协同配套举措,确保建设资金到位,如漳州通过EOD、专项债等多种融资方式筹集,共融资11.41亿元,已支付9.03亿元至项目建设单位。

全域推进,推动海绵城市落地

近年来,福建省住建厅通过“强化技术支撑、试点示范先行、全域融合推动”为抓手,努力推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落地落实。

强化技术支撑。2023年福建省住建厅印发《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南》,从行业管理角度,对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全过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强化技术支撑。南平市围绕实际需求,参照国标、省标,结合降雨、地质等本地特征,构建了20项涵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的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试点示范先行。厦门、福州两个国家试点城市,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形成了适合南方地域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为全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龙岩、南平、漳州三个示范城市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理念,聚焦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利用、水体黑臭等问题,充分利用好城市山水特色明显、自然禀赋好的优势,积极探索南方山地河谷城市、环国家公园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海绵建设模式,形成了适合南方地域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为全省和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

全域融合推动。全省结合黑臭水体治理、管网溯源排查、雨污分流改造、滞洪区建设、拆违建路、种树建景、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等,实施了一批“海绵+”和“+海绵”项目,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据初步统计,至2022年底,全省可渗透面积占比43%。如莆田市结合木兰溪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城涵河道、北渠、下磨溪等疏浚清淤及生态景观驳岸治理,推进玉湖、东阳湖建设,加大城市蓄洪抗涝能力。三明市推进市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实施源头雨污分流改造,建立“上拦中疏下排外挡”的防洪排涝体系,系统解决城市排涝能力不足问题。

注重赋能,海绵城市提质增效

在建设中,福建省住建厅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势、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品质提升,赋能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海绵城市提质增效。

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中,福建不搞一刀切,而是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技术路线、完善工作体系,在优化和完善中赋能升级。如龙岩市基于山地河谷型城市的地势高差大,山体径流量大、雨水径流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充分依托龙岩独特山水格局,结合雨洪蓄排天然本底条件,总结梳理出山顶建城区、山脚建设区、河谷老城区、河谷新城区等四种样板类型,通过构建自然生态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收集、利用。

同时,福建突出产业培育,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并积极培育新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如南平市通过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将科研、生产、运用紧密结合,组建产业联盟和海绵产品库;目前已有建筑垃圾资源化、环保型透水材料、环保检查井等本土海绵产业企业23家,年产值约5000万元,初步形成海绵产业新业态,并已研发出透水材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获得推广运用。

此外,福建省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内涝治理、城市节水工作,纳入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如南平市经系统梳理,共生成183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其中海绵型建筑与社区51个,海绵型道路广场33个,海绵型公园绿地22个,海绵型水系32个,管网排查与修复38个,雨水管网及泵站6个,GIS平台建设与监测设施1个。(江苇杭)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