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将于9月收回32公顷粉岭高尔夫球场用地,其中部分区域将用于兴建公屋,这在香港引发长达数月的争论。7月25日,香港高尔夫球会的司法复核申请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意味着这场风波仍将延续。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政府总部接受GDToday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不会影响特区政府如期收回土地,在尊重相关程序的基础上仍将继续推进建设公屋的规划。
“发展规划涉及各方利益,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政府会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最终的决定。”宁汉豪说,她在香港发展局工作多年,从未见过完全没有争议的项目,也欢迎公众提出意见,但粉岭高尔夫球场的规划在数年前已经提出并取得共识,不该再随意改变。“粉岭高尔夫球场的公屋建设是北部都会区未来十年公屋供应的一部分,政府正全力以赴应对北部都会区建设所遇到的各项挑战。”
(资料图)
计划在十年内供应粉岭高尔夫球场公屋
“170公顷的高尔夫球场,政府收回其中32公顷,并不会影响高尔夫运动在香港的发展。”宁汉豪认为,体育发展和民生事务并不矛盾,特区政府也在其中尽力平衡。她举例说,特区政府已同意在今年10月至11月举办国际高尔夫球比赛期间将土地短期借给香港高尔夫球会,“希望大家可以相互配合”。
粉岭高尔夫球场的公屋建设规划,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成立了土地供应小组,并在2018年推动了全民参与的“土地大辩论”活动,为香港找到更多的可以建设公屋的土地。特区政府拿出了包括粉岭高尔夫球场(旧场)在内的18个短中期可以建屋的土地,让市民和各团体发表意见,咨询花费1200万港币公帑。
经过“土地大辩论”后,2019年,时任香港发展局局长的黄伟纶接纳土地供应小组建议,局部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但给予了3年过渡期,即到2023年9月再实际收回。特区政府当时的规划是收回32公顷土地,其中生态价值较低的9.5公顷用来兴建1.2万个公屋,其余22.5公顷的土地规划做生态公园。原计划2023年9月收回土地后,2024年可以开工,最快2028年可以入伙。
但这项规划自提出后,就遭到香港高尔夫球会的强烈反对。今年5月11日,收回土地的规划获得香港环境保护署署长有条件批准,香港发展局将于9月1日如期收回土地。这项批准使香港高尔夫球会及相关反对人士的不满进一步发酵,并随着收回土地日期的邻近,质疑之声愈发强烈。最终,香港高尔夫球会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要求法庭推翻香港环境保护署有条件批准环评报告的决定,并申请暂时搁置决定。
对此,宁汉豪表示,收回的32公顷土地用于建设公屋和公园,都是几年前通过公众讨论取得共识的决定,也充分考虑到公众利益。她强调,发展局会尊重法定环评等造地期间的法定程序,但不会改变原有的收地时间和建设规划方向。
宁汉豪说,此前在环评程序中收到检视发展密度及布局的要求,相关检视程序需花费时间,因此影响原定的公屋入伙时间,但会尽力提速追赶原定目标,“公屋建设现在看来会推迟,但我们仍在争取未来十年内供应。”此外,因为要检视房屋建设密度,她认为最终建成的公屋可能会少于1.2万个。
多管齐下“收地”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
粉岭高尔夫球场的争议,也是北部都会区建设中香港特区政府“收地难”的缩影。“未来五年我们起码要从北部都会区收回500公顷的土地,其中涉及的土地问题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宁汉豪说,在征收北部都会区土地的过程中,香港发展局要和各方打交道,涉及业权人、当地居民和在土地上做生意的人,“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安置做生意的人。”
为此,香港发展局推出了一系列安置措施,以推动收地工作的进行。宁汉豪介绍,北部都会区棕地上的经营主要涉及物流仓储、制造业和停车场等,经营者通常更希望自己在收地之后也能有场所继续经营。为此,特区政府除了提供补偿金,也在发展建设多层产业大楼,让受到影响的棕地经营者可以入驻大楼继续之前的经营项目,也支持他们进行技术升级转型。“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收地和多层产业大楼的建成有时间差,收地之后无法立刻安置好经营者。”宁汉豪说,接下来发展局将一方面提高建设速度,另一方面考虑尽早进行多层产业大楼的建设招标。
而对于私人土地的业权人和当地居民,香港发展局也对赔偿机制进行了调整。“我们做了很多底层功夫优化补偿,包括居民的上楼安排。”宁汉豪说,希望这些工作能够使得收地更加顺畅。
“除了房屋供应之外,北部都会区还要考虑产业发展。”宁汉豪强调,北部都会区的土地会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创科产业发展。以重点打造的新田科技城为例,整个新田科技城占地627公顷,其中有一半的面积用于发展创科产业。“北部都会区接壤深圳,这也对创科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宁汉豪希望,未来北部都会区可以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据了解,对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深港两地政府都在积极推进。特区政府已在粤港、港深合作机制下成立“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就北部都会区相关事宜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和协作。今年2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率领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与深圳市政府代表团在深圳举行了首次“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会议。
而香港发展局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推动两地协同发展。今年6月12日,香港发展局宣布成立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简称“北都办”),以统筹、倡导及推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北都办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接专班。”宁汉豪说,北都办的专员现在都频繁往来于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联系,而专班的深圳工作人员来港也是直接对接北都办了解北部都会区发展进度。除此之外,北都办今年内将制订和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包括具体的发展目标、相关的时间表。
9月1日起造地收地流程最高提速6年
在本届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发布的施政报告中,针对土地房屋供应的提速提效提出了不少具体目标,如通过精简程序,使非大规模项目“生地”变可建屋“熟地”的时间将由最少6年减至4年,大规模项目由13年大幅减至7年,当中环评程序压缩为18至24个月。“这些目标,将在9月1日成为现实。”宁汉豪说。
宁汉豪介绍,今年7月13日,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2022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草案修订了六条主体法例,精简了城市规划、收回土地、填海、道路和铁路工程等法定程序,并提出了多项加快发展进程的措施,例如精简《城市规划条例》下的制图步骤以加快规划过程。经修订的条例将会在今年9月1日生效,惠及多个发展项目。“去年12月我们提交了草案。这么复杂的修例工作能在半年之内完成审议,我们也十分振奋。”她说。
宁汉豪说,实现施政报告内指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她以新田科技城项目为例,“2019年开始做研究,计划2024年动工,精简流程可以2年完成‘生地’变‘熟地’,刚好就是施政报告里提出的大规模项目的7年目标。”土地发展的提速,可见一斑。
“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很多手续和程序可以精简。”宁汉豪说,发展局和业界人士成立了相关的委员会,大家会一同研究如何精简行政程序便民利民。她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将向立法会提交精简地契续期安排的草案。
GDToday记者 李心迪 秦少龙 许晓鑫 发自香港